查看原文
其他

成为一个行动者:对自己真诚、对他人开放、对世界回报以美好

安猪 安猪的实验室
2024-08-23

今年的慢学校有一个变化,就是重点从认知转向了行动。

所谓认知,指的是以理解为目的的学习性活动,例如:获取知识、掌握技能、认识自我等。而行动,指的是以产出可见的成果为目标的活动,例如:习惯养成、课程作品设计、创作文章或公众号等。

我想这样描述这两者的关系:行动>认知,单纯的认知未必能够导向行动,而实际上,从我的观察,沉溺于认知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满足感:“我找到原因了”。然后便止步于此。并且,缺乏行动验证的认知容易强化一个内在假设:只要我们有了知识或理论,我们便可以解决问题。但事实是,行动需要额外且不同的知识,而且这些知识一点都不比静态的、理论的知识简单。

在行动中,慢学校强调作品导向:所有的行动,需要有清晰的、可衡量的成果,我们称之为“作品”。为什么?行动不是单纯的“做”,而是实现具体目标的过程。设定清晰的目标,人才会在行动中带入觉察。他会观察当下的状态是否正常、与目标的差距是否可控、是否需要调整计划、甚至反思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。

从今年初开始,慢学校在学员社群中进行了两次作品孵化器活动,上个月也推出了一个更“轻”的版本:每月小进步。在这些活动中,我们为学员提供流程、行动设计和管理的文档模板,以及每周一次的对话式学习工作坊。在支持学员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,相比于认知,行动是一件难度更大的事。两个主要原因:

流程视角,行动涉及到与现实、与他人的互动,涉及到一个比较长的过程,不管从活动和互动的多样性来说,都要比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认知性学习要更加复杂。

心理视角,认知是内在工作,有时候,我们可以“掩藏”或者合理化一些不愉快的反应(反正没人看见)。但行动需要面对现实和他人的评价,意味着公开的“失败”,从传统教育走出来的人们,大多没有这样的心理能量去面对失败,哪怕只是无关紧要或过程中的失败。大多数人宁愿不断地给自己做心理按摩或者购买知识付费产品,却不愿做现实中做一次小小的尝试。

刘浏在作品孵化器的故事,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行动的复杂性,同时看到行动的价值。

刘浏是慢学校的学员,她参加了第二期的作品孵化器,作品是创建一个教师心理支持团体。

她是一位工作快满一年的一线老师,在工作中,常常感受到很强的无力感和沮丧,当一天结束或者一周结束的时候,有种身心俱疲、很耗竭的感觉。这个感受的不仅仅是她自己,和同事聊天的时候,大家都会表达有这种感觉。这种无力感、沮丧以及耗竭背后的原因,是老师得不到足够的支持。人们对老师有很多的期许和希望,期望他们去实现好的教育理念和理想。但在实现过程中,却往往把老师一个人推到了面对各种矛盾冲突的第一线,任其孤军奋战。

面对这样的现状,刘浏有时候会觉得非常的愤怒,会感到不公平。三月份,刘浏参加慢学校的人生旅行地图活动,里面有一个环节是让参与者思考自己的身份。刘浏当时写到了一个身份:创造者,这是她希望发展的一个身份。于是刘浏开始思考,在学校里除了做本职工作外,还可以做一些什么样的行动或者尝试。

一开始,刘浏想做的是一款桌游,后来她发现自己对游戏设计不是那么擅长。在和心理学背景的同学聊过以后,同学建议刘浏可以做一个心理团体。于是到了四月份参加作品孵化器时,刘浏就把教师心理支持团队作为了自己的作品。

刘浏想要在自己的学校里去做。但在跟学校里面的心理老师聊过之后,她发现,学校的环境还没有给到大家足够的安全感,因为工作上的利害关系,大家不能够完全的真实地敞开,阻力非常大,所以她放弃了在学校里面做团体的想法。但是她依旧将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跟其他人聊,后来有朋友建议说,只是你的学校环境暂时条件不具备,并不是这样的团体不能够发生,你可以去找其他的条件具备了的合作伙伴。刘浏觉得这是个好方法,就开始对作品进行调整,也开始进行一些内容上的创作。

由于工作繁忙,刘浏的作品推进有点慢。最近,在我们的一次对话中,她表达了没有精力去进行下一步的计划的困境。我敏锐地意识到了她对自己身心的忽视,并建议她先安顿好自己,培养好自己的心理能量后再进行外部的创造。刘浏接受了这个建议,并把“安顿好自己”作为了六月份的个人行动项目。

以上大致就是刘浏的行动过程。我们可以看到,行动并不像认知那样是一个“看到-理解-记住”的线性过程,而更是以构思、设计、行动、反思、调整等多个步骤往复循环的过程,中间也伴随着与他人大量的互动和各种情绪的起起落落。它更复杂,也更真实。但是,我们真实的生活和工作难道不就是这样的吗?

真实的生活永远是复杂的,因此,我们需要学会在复杂的生活中如何有效行动。

行动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。在总结这两三个月的行动收获时,刘浏分享了三个经验:

  1. 强烈的内在动机
  2. 伙伴的鼓励和支持
  3. 不断调整作品的方向

这也是我从刘浏的故事中看到的。

首先,我能感受到她在这件事情上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。她对一线教师却得不到足够支持的现象是愤怒的,她感受到不公平,而她自己也是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受害者。因此,她的行动和表达都带有强烈的感情,这种感情给了她力量,让她可以在异常繁忙的工作中坚持推动自己的作品。

同时,刘浏还是一个开放的分享者。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,刘浏不断和许多朋友分享她的想法和作品进展,这让她获得了鼓励和支持,也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反馈。我记得在最近一次的作品讨论会中,刘浏表达了自己因为工作繁忙,没有精力去进行下一步的计划的困境。我当时敏锐地意识到了她对自己身心的忽视,并建议她先安顿好自己,培养好自己的心理能量后再进行外部的创造。刘浏接受了这个建议,并把“安顿好自己”作为了六月份的个人行动项目。

最后,当刘浏以内在动机持续推动作品,并且不断收获来自伙伴的反馈和建议,她就可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作品,让它更切合实际,也更适合自己当下的状况。从桌游到心理支持团体,从校内做到本地跨校尝试,从个人勉强推进到先安顿好自己的身心,这些变化都反映出了,刘浏在整个作品创造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反思。

以上这些,都可以称之为“行动的知识”。

成为一个行动者:对自己真诚、对他人开放、对世界回报以美好。这不单是一个创造作品的过程,也是一个身心合一的成长过程。

END



一个小广告:慢学校新的一起招新马上就要开始了,如果你有兴趣加入,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填写预报名表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通知你最新的招新信息。



做一个积极的躺平者

这个夏天,找一座山,共同生活一个月

我们创造作品的过程,作品也在创造我们 | 慢学校作品孵化器展示夜

如何在内卷的世界走出自己的道路?| 慢学校欢迎辞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安猪的实验室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